資料來源:減少空污的危害,我們還能怎麼做呢?丨空氣思庫 第1集 | 空氣思庫
減少空污的危害,除了保護自己減少暴露、遠離污染源之外,我們難道只能被動仰賴政府的作為嗎?
每天出門前,除了看看天氣預報,你是否也開始留意空氣品質,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6 年,全球約 700~900 萬人因空氣污染而死,比臺北市與新北市人口加總還多。
空污就在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裡,中風、心臟病、肺癌,甚至失智和肥胖都有可能是空污造成的!面對空污,身為一般大眾的我們究竟能做些什麼?該如何保護自己?又如何改善這一切呢?就讓空氣思庫air School帶來一系列的空污科普知識吧!
台灣的現況|
以往東北季風吹起時,同時也是台灣主要空污季來臨的時候。空氣污染在全球每年造成約700~900萬人提早死亡,而其中的PM2.5除了可以輕易的穿透我們的肺泡進入血管循環全身,而且這些微粒的來源成分複雜,如果富含其他污染物如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更可怕。
根據環保署的監測數字,台灣2019年的PM2.5年平均濃度,仍超過WHO的標準,而且有部分地區的居然是WHO規範的2.2倍!WHO在2005即指出,長期暴露的PM2.5的濃度一旦超過10μg/m3(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及肺癌的死亡率就會明顯增加、且每增加10μg/m3,就會增加約6%的死亡率!
台灣空污從何而來|
臺灣以PM2.5為例,境外污染大約只佔總量的三成,另外七成污染源都在我們的環境中生成。境內污染源有固定污染源,例如火力發電廠,與水泥鋼鐵與石化業及各種工業排放,以及移動污染源,例如各種汽柴油車及吊車等施工機具。
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
減少空污的危害,除了保護自己減少暴露、遠離污染源之外,我們難道只能被動仰賴政府的作為嗎?的確,政府正是民間不斷的強力要求下,近年已經推動許多政策方案,但對於整體的空污政策而言,似乎仍有加強空間也需要進入跨部門的盤點檢討。
目前政府的態度|
舉例來說,政府應透過空間規劃(國土計畫、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做到把一般人群與大型污染源拉開距離、掌握環境條件與容受力,確認產業發展政策與區位,同時保障都會區通風和擴散條件;再透過營建及環境法規,要求固定污染源透過環工設備、煙囪高度等,讓污染物能在大氣中充分擴散。
但台灣的現狀是,中央與地方政府長期忽視空間計畫及其法規,或者因怕損及既有利益怠於檢討、或因各種政治、經濟考量因被個案突破,甚至選擇性不執法,都讓我們與空污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就受到嚴峻的挑戰。
我們還能怎麼做|
當我們生活在農業區、山區,空氣品質還是不好。除了遠離生活周遭的排氣管和煙囪、埋怨政府在做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這時,積極地了解、參與公共政策的討論,或許就是唯一解答!
過去社會大眾對於空污治理內容最直觀的想像不外「全面加嚴排放標準、違規就重罰」的管末管制。然而,隨著公民意識的抬頭,從大型污染源的製程或設備改善(就算已符合標準)、監測、原始資料資訊公開、空污費的提高、有害空氣污染物的通盤管理等等,也開始出現在專家與民間團體的訴求之列。唯有公民更積極地了解政策、參與政策的討論、清楚地知道可以具體要求政府做什麼的時候,環境議題或空污治理才能脫離被政治人物拿來當選舉時當口號、選後卻一句「恐阻礙經濟發展」就跳票的命運。
結論|
最後,我們或許也可以參考各國改善空污的作為,他山之石也可以作為未來我們的借鏡方向。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可諱言也成為這塊土地資源的主要耗用者之一,有感於此,群創光電除了長期致力在環境議題上自我要求,更希望能為台灣社會的永續共好貢獻一份力量,因此群創教育基金會邀請專家建立空氣思庫平台,也拍出紀錄台灣的空污紀錄片、在北中南進行行動抗空污展,更號召群創光電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宣誓減排,號召大眾一起關注空污,在政府、企業、民眾三方的努力下,相信一定能讓台灣這片土地越來越好!就跟著空氣思庫,一起當個積極參與公共政策的好公民吧!我們下集見!
加入LINE好友,享專人服務與最新資訊!💙https://lin.ee/VJbg4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