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消基會調查:學生對PM2.5空汙防護不足,籲戴過濾|親子天下
每天出門除了看天氣,也要關心空氣品質,如何選用對的口罩也成為焦點。消基會檢驗六都與新竹市、雲林縣共16間國小,結果發現,學童對空汙的防護低,很少戴口罩,建議PM2.5大於30μg/m3時,要選用能「過濾粉塵」,或是標示有FFP1的口罩。
為了監測學童的空氣品質,消基會去年底檢驗六都與新竹市、雲林縣共16間國小,結果發現,學校旁的汽機車排氣與早餐店廢氣,會影響空氣品質;而且當PM2.5(註1)瞬間紫爆時,就連地下室的運動場也沒有較好的空氣品質。消基會建議學童要戴口罩或避開PM2.5的熱點。
每天出門看氣象之外,現在人也要關心空氣品質。隨著霾害問題日益嚴重,國人發生氣喘、過敏、鼻炎、乾眼症、結膜炎等病症逐年升高。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3年將戶外空氣汙染物列為對人類的一級致癌物,空氣汙染的顆(微)粒物的組成分與癌症發病率密切相關,尤其是肺癌。
建議學校週邊劃PM2.5安全區
消基會調查全台16所小學,發現台北的學校周邊,容易因為周邊汽機車與大遊覽車的排氣和早餐店廚房的廢氣,讓PM2.5濃度瞬間升高4-13 μg/m3,建議學童減少靠近。「但是兩次監測都是在安全範圍內」,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說。儘管如此,他還是建議學校可以在周圍道路畫出PM2.5安全區,限制柴油車、貨車等進出,減少污染對學童健康的危害。
新竹某學校抽測時,校園PM2.5濃度介於48~55 μg/m3間,對於敏感族群較不健康,且連室內空間也一樣,不論教室或是地下室的運動場,無一倖免。研究更發現,受到風吹的影響,走在該校操場迎風面時,PM2.5曾瞬間升高至紫爆等級(濃度在150.5 – 250.4 μg/m3間)。「校園內找不到安全場所」,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建議,學童要戴上口罩,減少曝露。
有鑒於短期內空氣汙染很難大幅度降低,消基會提出作法:
1.戴上口罩:如果在霧霾天中,必須外出,戴上合適的口罩。口罩的選擇上,要有標示能夠「過濾粉塵」的過濾層,或是有標示FFP1(註2)等級以上的口罩。配戴時應先確定密合度,繫牢口罩帶子,夾緊鼻樑夾,口罩邊緣要和臉部密合,不應有不牢固或漏氣感覺。而且使用8小時為佳,若是出現破損和異味,以及感覺呼吸阻力增加時,應馬上換新口罩。
2.關閉門窗、待在室內:面對空氣品質的威脅,消基會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暴露,尤其在巡檢國小時發現,面對PM2.5濃度高時,學生很少戴口罩。因此消基會建議,對於一些敏感族群,如老人、孕婦和小孩,要儘量避免在霧霾期間進行戶外活動。
3.提升室內的空氣品質:要提升室內的空氣品質,消基會也建議,如果預算允許,可以使用空氣加濕器或淨化器。
4.多喝水、多吃維生素:喝水是為了促進代謝,將PM2.5排出體外;維生素則有抗氧化功能。
根據環保署105年度統計,共有超過117萬位中小學生缺乏PM2.5防護,因此消基會期待主管機關能分配經費,提供學童口罩等防護措施。在口罩上,消基會也希望政府能督促廠商確實在口罩上標示防護等級,尤其是去年剛公布的防霾口罩,也應該標示再販售。消基會也發現,環保署的空氣汙染資料與實際現場有兩小時的差距,建議要補充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提醒學童戴口罩,避免公開的資料不及時而影響學童安全。
註1:PM(particulate matter)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粒狀物,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就稱為PM2.5。因為體積細小(不到人頭髮粗細的1/28)、鼻腔無法隔離阻絕,會直接被人體吸入呼吸道及肺部,進入血液通往全身,危害人體的神經、腸胃、心臟等,更會引發氣喘、支氣管炎及癌症等嚴重疾病。
註2:FFP1是歐規口罩認證標準,代表過濾效率為80%,往上還有FFP2、FFP3,過濾效率各為94%、99%。美規口罩認證如N95、N99、N100,過濾效率分別是95%、99%及99.97%。
參考網站: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