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24517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全球九成以上兒童受到空氣汙染威脅
由於人口稠密以及工業化的結果,空氣品質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室內的空氣汙染來源包括烹調與加熱裝置、抽菸、塑膠與木質微粒、塵?、黴菌以及病毒等。戶外的空氣汙染來源則大多與交通運輸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發布的最新空氣品質指南顯示,全球100個主要城市的空氣品質都不符合標準。約有93%的15歲以下兒童(約18億)每天呼吸的是遭受嚴重污染的PM2.5濃度的空氣,使得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神經發展都面臨嚴峻的風險。
為何兒童比成人容易受空汙傷害?
空氣污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其中PM2.5細懸浮微粒更是最具傷害性的空氣污染物,會引發哮喘、中風、心臟和肺部疾病,每年造成數百萬人過早死亡。醫學研究更顯示,長期暴露於空汙中的PM2.5、二氧化氮與二氧化硫,會增加 COVID-19的重症感染和死亡的風險。
兒童比成人風險更高的原因,首先是兒童的新陳代謝率、氧氣消耗量以及呼吸速度都比成人快,因此會吸收更多的污染物。尚在發育中的兒童身高較低,生活空間也更為接近地面,加上喜歡亂抓東西吃,而汙染物比重較空氣為高,容易沉降至接近地面高度,所以幼兒更容易吸入較高濃度的空汙物質,損害兒童的肺功能。
其次,在經常使用汙染性燃料烹飪、取暖和照明的家庭中,嬰幼兒如果在廚房附近活動,或者被照顧者帶在身旁烹調,也更容易受影響。
專家指出,空氣汙染正在阻礙兒童大腦的正常發育,並以許多超出想像的方式影響健康。因此現今科技已致力發展出能夠減少汙染物排放的方法,例如清潔的烹飪工具、更環保的交通工具、促進節省能源的住房和城市規劃、低排放發電方式等,以加強兒童的健康與安全。
研究顯示:兒童健康5面向受空汙威脅
根據研究,空汙對於兒童健康的影響有以下面向:
1.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疾病
空汙與5歲以下兒童50%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有關,會引起氣喘、肺功能異常、肺炎以及其他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一項印度研究指出,居住在城市高空汙區域的兒童約有1/3有異常肺功能問題。
2.造成早產、嬰兒死亡以及阻礙兒童生長
孕婦若暴露在汙染空氣中,更容易生下早產或者低體重的嬰兒。懷孕第一孕期的空汙暴露會使得日後兒童的生長指標降低。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50萬名嬰兒死亡與空汙有關,而在印度則約有1/5的新生兒死亡可歸因於空汙。
3.造成內分泌失調
研究指出,居住在城市裡空污較為嚴重區域的兒童,體內胰島素阻抗性和血糖都較高,代表空氣污染會增加兒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4.兒童癌症的疑慮
空氣污染,特別是PM10、PM2.5,已被證實為人類一級致癌物,已有研究指出在懷孕時或者兒童期的空污暴露,都會增加罹患白血病、腦瘤以及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機會。
5.影響兒童神經發展
長期暴露在空汙下會對兒童神經發展有負面影響。WHO資料顯示,出生前暴露在高濃度空汙下與3歲時發展遲緩有正相關,也和日後的心智及行為疾患有關,包括過動症、焦慮及憂鬱等。此外,空汙也可以藉由加重呼吸道疾病、造成疲累、曠課以及無法專注等因素,而使得兒童認知功能發展受到影響。
空汙元凶,讓兒童過敏風險升高
研究指出,如果在關鍵時期包括懷孕時以及出生後早期,特別是第一年暴露到交通相關空汙二氧化氮,會阻礙肺部正常發展、降低肺功能,並且在兒童期的過敏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扮演關鍵的角色。而在出生後早年暴露於PM10 與二氧化硫等空汙的兒童,得到氣喘與其他過敏疾病的風險也明顯升高。
再者,兒童早期如果居住在新家具、潮濕而多黴菌的建築內,也有較高風險得到過敏性疾病。無論暴露在室外空汙以及室內不良環境,對於產生過敏疾病有相互加成作用。一篇中台灣的研究顯示,PM2.5的濃度升高與日後發展為兒童氣喘的危險暴露時期,以出生前懷孕週數6-22週以及出生後9-46週等兩個區間最為顯著。這些研究結果都支持兒童過敏源自胎兒的理論,因此,懷孕婦女以及嬰幼兒應該努力避免早期的接觸暴露空汙,可以有效的降低未來兒童過敏疾病的發生。
根據環保署資料,臺灣的空氣污染,6成汙染源是由國內產生的,主要是交通運輸排放的廢氣和火力發電廠與鋼鐵、石化等高汙染產業工廠排放的廢氣。父母除了在公共環境議題上保持關切,更積極的做法就是改善自己的居家環境、交通和廚房用具,或是調整生活習慣,先降低住家環境的空汙,還給孩子乾淨的空氣。
參考資料:世界衛生組織、英國皇家兒科醫師及兒童健康學會、美國兒科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