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空汙引發多種疾病 研究促空汙標準提高 – 台灣醒報 Awakening News Network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長期暴露於空汙,恐怕使小孩變笨、糖尿病患者病況加重!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裕政13日於記者會表示,根據8年來的研究結果,台灣空汙狀況已有改善,但分析多種疾病與空汙的關聯後,盼能持續提高標準,並即時提出警報,保護高敏感的族群。
環境部4月底根據上述的臺灣本土實證研究數據,於今年推動空氣品質標準的修正,將PM2.5年平均標準值由現行的15微克/立方公尺加嚴為12微克/立方公尺。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根穆指出,該指標也參照美國標準,所以將12微克/立方公尺作為未來的目標。
臭氧改善幅度有限
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陳保中表示,研究除了希望促成愈來愈好的空氣品質之外,同時也有很好的指標告訴民眾,什麼時候要提高警覺。
陳裕政指出,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境部歷經兩期八年的研究,整理台灣本土空汙資料與健康研究,盼提出適合我國的空氣品質改善與標準值建議。他表示,研究成果表示,台灣六大污染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空汙狀況,都有逐年改善。
「台灣9成檢測站的空汙數據都有逐年下降,但臭氧改善幅度有限,成為後續需要努力的地方,」陳裕政表示,空汙對人體健康有所危害,如孕婦長期暴露於二氧化硫與孩童出生後的智商,呈現顯著負相關;糖尿病患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的PM2.5,會降低其腎臟過濾功能,加重病況。
即時提醒民眾
他說,分析多種空氣汙染物與疾病及死亡的關係,同時改善空汙需要相當大量的成本,綜合分析後,PM2.5年平均濃度調降至12.5微克/立方公尺,能達到成本的最大效益。
陳裕政表示,空氣指標進行修正,也能夠讓環境部就不同的空汙風險發出警告,如發出「紫爆」、「紅害」等空汙警告,讓高敏感族群或孕婦可以盡量避免出門。他也指出,空汙指標修正,也會進一步限制化石燃料等業者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