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空氣好差!皮膚好癢!空氣污染損害皮膚的五大證據

     空氣污染對皮膚的影響,近幾年來引起很多學者專家的探討,已經發現空氣污染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不只會增加皮膚濕疹的發生,也會惡化異位性皮膚炎,同時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已經被多國家、大規模的觀察證實;空氣污染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機轉,也經由動物實驗被複製而證實,空氣汙染確實會讓異位性皮膚炎變嚴重!

空氣污染會誘發濕疹、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



有研究發現包含台灣在內的五個國家,證實室外空氣污染是環境中造成過敏的重要因子。其中,有多篇研究是大規模、長時間的追蹤及記錄,歸納以後都得到類似的結果:

2003年,瑞典針對12071位年紀介於二十歲到五十九歲的大人做研究分析,發現住在交通繁忙的馬路近的,患有濕疹的比例較高。

2008年,德國針對3061位剛出生的嬰兒做長期追蹤,發現住家在大馬路50公尺以內的嬰兒,發展出花粉過敏、濕疹、氣喘的比例較高,其中,二氧化氮的暴露,與濕疹發生有明顯相關。

2010年法國針對6683位九歲到十一歲的孩童,長達三年記錄這些孩童住家附近的空氣污染濃度,得到以下結論:三年之間的平均空氣污染物質(PM10,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濃度高者,得到濕疹的比例明顯增加。

台灣也在2014年,針對24個縣市、800間國中,317926位年齡介於十二歲到十四歲的學童,做問卷調查,同時監測這些地區的空氣品質,為期12個月,結果發現:濕疹發生與空氣污染有關,相關的空氣污染物質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上述的這些研究證實了:不論在剛出生的嬰兒、學齡孩童、或是成人,室外的空氣污染確實會誘發濕疹的產生。

除了室外空氣污染,室內的空氣污染,像傢俱、抽菸、壁紙、建材等,都可能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鄰苯二甲酸丁苄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進而引發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
這部分也有三個國家,發表了四篇研究報告證實:

2006年,德國針對 2536個剛出生的寶寶,做問卷追蹤,發現在產前,或是一歲前,家中若曾有重新裝潢過(例如換新傢俱、油漆、做地板、貼壁紙)的小孩,發生濕疹的比例顯著增加。

2004年,瑞典針對400位三歲到八歲的孩童做研究,發現濕疹及過敏的症狀,與臥室內鄰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常用在室內裝潢的塑膠軟化劑)濃度有關。

2012年,韓國針對380名小於七歲的異位性皮膚炎孩童做調查,發現五年內,家中曾有室內重新裝潢的孩童,他們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比較嚴重。

同一年,韓國又另外針對5036位國小孩童,以及4607位國中學生做調查,發現如果孩子在一歲之前,搬進新蓋好的房子居住,發生濕疹的比例較高。
這些研究都證實了室內空氣污染,會誘發濕疹發作。

孕婦在懷孕期間暴露在空氣污染下,生下的小孩罹患濕疹的比例較高

除了小孩,更有針對孕婦的研究。研究指出,孕婦吸菸會增加肚子內寶寶日後發生過敏疾病、濕疹的可能;除了吸菸,也有研究專注在空氣污染對孕婦、寶寶的影響。

2011年,美國及波蘭針對469名孕婦做追蹤統計,發現媽媽在懷孕期間,暴露在PM2.5的空氣污染下,加上產後暴露在抽菸造成的空氣污染,讓寶寶罹患濕疹的比例增加。

2012年,美國針對407位孕婦驗尿,以及生出的寶寶在兩歲、三歲、五歲做追蹤,發現在懷孕中曾經暴露在鄰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常用在室內裝潢的塑膠軟化劑)的媽媽,她們產下的寶寶,罹患濕疹的比例顯著增高。
這幾篇研究也證實了,空氣汙染不但對大人有影響,懷孕中的媽媽,如果暴露在空氣汙染下,她們產下的寶寶,罹患濕疹的比例也會增加。

空氣污染越糟糕,皮膚過敏的症狀越嚴重

空氣污染對皮膚,不只是質的改變,空氣污染的量,也跟皮膚症狀的惡化有關:

2011年,南韓針對41位,八歲到十二歲且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學童做調查,連續監測37天的空氣品質以及每天的癢感,發現空氣中PM0.1的濃度越高,異位性皮膚炎的癢感越厲害,這兩者呈現線性正相關。

2013年,南韓又再發表了一篇研究,針對22位三歲到七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做調查,發現當空氣中PM10、PM2.5、甲苯、以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高時,這些孩童皮膚就容易有症狀;此外,空氣污染粒子的濃度,也被分析出與皮膚的症狀有線性正相關:
空氣中每增加濃度1 ppb的苯,就會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增加28%;每增加濃度1 ppb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就惡化26%。

空氣污染與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機轉

這些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各國研究,已經確認空氣污染與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症狀有關,然而,科學家們還在進一步探討,空氣污染造成皮膚發炎的機轉是甚麼,2017年二月,有一篇發表在科學界重量級期刊的研究,做出了動物模型,把空氣污染,與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間的許多未知,填上了答案。
研究很精深,牽扯的步驟很多,精簡的解釋為:柴油燃燒後的粒子(DEPs,主成分為多環芳香烴),會使上皮細胞製造Artemin,Artemin會讓表皮的神經變得過度敏感,進而引發一種稱為alloknesis的反應,alloknesis會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產生癢的感覺,進而引發慢性搔抓,而造成臨床症狀。

綜合以上的研究,醫學界對空氣汙染對皮膚的影響,有四個結論
1. 室外空氣污染會誘發濕疹、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
2. 室內的空氣污染,如室內裝潢所引起的空氣污染,也會增加濕疹的發生。
3. 空氣污染的濃度越高,濕疹的症狀越厲害。
4. 孕婦在懷孕期間暴露在空氣污染下,生下的小孩罹患濕疹的比例較高。

空氣污染是跨國界的議題,我們不能一天不呼吸;空氣品質的好壞,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請大家支持空氣污染防制,監督政府,積極改善空氣品質,為自己、為孩子,爭取最基本的生存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