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準媽咪路跑愛注意 別讓寶寶吸入PM2.5

資料來源:人體空氣清淨機 探討2014年台灣舉辦全馬路跑活動時的大氣PM2.5是否適合運動 | 文章 | 運動筆記
22094.pdf

又到了秋冬馬拉松路跑旺季,許多準媽咪們也在平時積極鍛鍊體能躍躍欲試想要參加路跑,但是妳知道嗎?路跑時吸入的PM2.5
恐怕讓肚子裡的寶貝日後有氣喘等不良的影響!
2011年全臺的路跑賽事僅89場,到了2016年達到746場,每周平均有14.3場賽事在各地舉行,路跑活動已經成為一股全民熱潮。

但鮮少人注意到,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時候跑步,其實對人體的傷害很大。今(2016)年於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55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即使是在低程度的空污下也存有健康風險。其中,「細懸浮微粒(以下簡稱PM2.5)」廣泛分布於室外,成分複雜、污染範圍廣又持久,可經由肺泡進入人體血液中,比起其他的空氣污染物質,會造成更多的健康危害。

例如今年11月19日在高雄舉行的「24小時超級馬拉松亞洲盃暨大洋洲盃錦標賽」,而當天高雄左營測站PM2.5數值遠超過紫爆等級的71ug/m3(微克/立方公尺)。時間再往前至2月份,同樣在高雄舉行的「MIZUNO國際馬拉松」,有將近 3萬人參加。當天行經的路線中,也有不少測站的PM2.5數值呈現紫爆,但路跑活動卻照常舉行。當時有一名男跑者在比賽中昏倒送醫,儘管PM2.5濃度過高不是直接導致路跑者休克的主因,仍然有不少醫師與公民團體公開呼籲,建議民眾避免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參加路跑。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尚未提供2016年各觀測站完整的每日空氣品質數據,因此本報導根據現有的數據,整理2014、2015年每一場42km全程馬拉松比賽的空氣品質,並依環保署訂定的指標,將各賽事的PM2.5濃度做出區分。

從指標的「中度」開始,環保署就建議有心臟、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減少戶外活動。根據統計,2015年間全臺計有152場全馬馬拉松,圖一進一步呈現出暴露在非常高(紫爆)、高度與中度的場次,分別是2場、7場與23場;其中,在高度警戒的空氣品質下舉辦的全馬比2014年增加了3場,中度則增加了4場。

2014年參與全馬路跑的跑者,在路跑中共吸入5.23 x 109公升的空氣,其中含有132.6公克的細懸浮微粒。所吸入的PM2.5總累積量,以12月為最高、3月為次高,分別占全年總量的22.8%、16.3%。其中又以雲嘉南、中部地區的貢獻量最多。各月份累積PM2.5吸入量的趨勢,大致與PM2.5的平均濃度相同。
整體而言,冬、春兩季的PM2.5平均濃度較高,然而賽事舉辦的場次和參加的人數也較多,因此導致PM2.5累積吸入量較高。

如何能同時獲得運動利益,又可以避免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風險?選擇路跑的時間很重要。台灣西半部地區不同的空品區都有一項共同特色,就是夏天是相對較好的季節。由於大氣流動不佳,到了秋天之後,PM2.5會「紫爆」的機會就會大幅上升。因此以空氣品質的角度來看,夏天是比較合適舉辦路跑活動的;可是在各地舉辦的情況來看,反而較少在夏天舉辦路跑活動,可能與氣溫較高有關。若能在清晨更早開始路跑,避開炎熱的中午,或許就能解決夏天舉辦路跑太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