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PM2.5會導致骨骼疏鬆!

出處: 空氣污染與骨質疏鬆症風險 | 健康遠見

在臺灣提起PM2.5,大家都耳熟能詳,PM2.5即直徑2.5微米的超細懸浮顆粒物,這些微小的顆粒會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影響空氣的能見度;在下雨時會隨著雨水落地,但漂浮時可能吸附有毒物質,由呼吸系統進入人體,造成危害。

美國早在1997年即提出PM2.5的超細懸浮微粒管控標準,主要用於監測工業化過程所產生的危害;近年來大家更加重視,各地的氣象報導常用PM2.5做為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標,近年來台灣的空氣污染情況日益嚴重,氣象主播常會提及空氣品質不良,建議民眾少在戶外活動,且都需戴口罩。平日搭乘高鐵經過高污染區時,只見車窗外一片薄霧般的朦朧樣,尤其是在工業區,令人擔心。

超細懸浮顆粒物除火力發電廠的碳灰、鋼鐵廠、水泥廠和大型工廠等排放的來源外,也常來自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和空氣污染物;若空氣不流通,常會讓PM2.5漂浮,影響人體的氧化作用和發炎;PM2.5微粒會進入呼吸系統,刺激局部粘膜,引起鼻炎、咽喉炎,導致咳嗽、生痰,有些具有過敏體質的民眾,一旦接觸到PM2.5,會出現一直打噴嚏和咳嗽等症狀,且濃度越高,傷害越大。微粒會附著一些有害物質或重金屬,傷害多重系統,包括心、肺、血管、神經、腸胃、肝、腎、皮膚等,甚至於引起癌變,如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與之息息相關。有些民眾未曾吸煙,但依然罹患癌症,超細懸浮顆粒物也是其中一種可能性。此外,也可能增加血栓,心血管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疾和高血壓的風險,可見對人體健康危害之巨大。

至於有關骨骼的風險,研究報告指出,空氣污染也會增高骨流失和骨折的風險;美國學者曾分析2003~2010年美國920萬名居民長期接觸PM2.5和骨質疏鬆症相關骨折的住院病患,及針對692位中年人(平均年紀46.7±12.3歲)進行8年追蹤,且檢驗血液的結果,評估副甲狀腺素、鈣和維生素D、骨密度等參數。結果發現PM2.5濃度較高地區的居民,其發生骨質疏鬆症相關骨折住院的風險較高,相對風險比為1.041(95%信賴空間,1.030, 1.051),尤其在低收入社區更嚴重,相對風險比為1.076(95%信賴空間,1.052, 1.100)。這些變化是潛藏的,無聲無息地進展著,一旦PM2.5伴隨骨骼代謝變化之後,慢慢地增大骨流失量,但病患卻未自覺,唯有發生骨折時才會警覺事態嚴重。可見空氣污染是一項可調節的風險因子,應注意改善。

空氣品質是全民的事情,一時之間也難有良策,唯有呼籲民眾多多保護自己,減少接觸細懸浮微粒(PM2.5),外出時記得戴上口罩,常常清洗手、臉、鼻腔,適當關閉門窗和車窗;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選擇空氣乾淨通風良好的場所或時段從事戶外運動,運動場地應避免交通要道車流量大的地區,才能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