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 空氣污染與兒童健康效應研究—胎兒健康效應評估和族群建立(III).pdf
根據國科會的研究報告指出,影響台灣嬰兒過敏性疾病的因素包括母親懷孕期間的環境暴露、遺傳及社會心理因素。研究追蹤334對母嬰,分析結果顯示,寶寶性別、母親過敏、燒香拜拜等均與臍帶血IgE濃度增加有關,母親壓力和家庭收入也為重要風險因子。此外,某些基因型(如DR9和DQ2)與嬰兒過敏有顯著關聯。研究強調環境與基因的交互作用對過敏性疾病的影響。
研究團隊招募了 334 對母嬰,並追蹤他們從懷孕期間到嬰兒六個月大,收集了包括空氣污染物濃度、家庭環境、母親個人健康狀況、寶寶出生時的臍帶血 IgE 濃度等多項數據。研究結果顯示,男嬰、母親對狗毛過敏、母親總 IgE 濃度高、家庭收入中等、家中有燒香拜拜以及母親過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等因素,與嬰兒臍帶血 IgE 濃度高有顯著關聯。研究也發現,嬰兒患有濕疹、出生後三個月內有感冒情形、感冒時有喘鳴聲、父親有過敏性疾病以及母親總 IgE 濃度高,與嬰兒患有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此外,研究發現 HLA-DR9 和 HLA-DQ2 基因與嬰兒患有過敏性疾病有顯著相關性。報告指出,環境因素和基因因素的交互作用可能對嬰兒的過敏性疾病發病機制扮演著重要角色。
空氣污染中的PM2.5和其他微粒物質會刺激嬰幼兒的呼吸道,從而引發或加劇過敏性反應。這些污染物可引起炎症,影響嬰幼兒免疫系統的發展,增加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如濕疹、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由於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尚未完全發育,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這可能加劇早期過敏性反應的發展。